首页 资讯 正文

河南济源:科技创新赋能 助力构建产业新高地

体育正文 272 0

河南济源:科技创新赋能 助力构建产业新高地

河南济源:科技创新赋能 助力构建产业新高地

济钢优特钢产量创(chuàng)历史新高,比例接近90%,其中,中高端比例超过(chāoguò)79%;豫光集团(jítuán)形成了以高纯金属、铅锌合金、新能源材料、稀贵稀散金属为核心(héxīn)的“四大”新材料产业链,正在创建“全国一流(yìliú)的有色金属新材料高科技产业集团”和“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金马能源正在打造河南最大氢能供应(gōngyìng)基地,全球首条钢渣捕集水泥窑(yáo)烟气CO2制备固碳辅助性胶凝材料与低碳水泥生产线在济源中联水泥有限公司竣工投产…… 走进河南省济源示范区,一场以科技创新为底色的产业变革(biàngé)浪潮正(zhèng)澎湃涌动。作为济源工业的“压舱石”,一大批工业企业在科技创新中争当主角、勇挑大梁,深耕新质生产力,推动(tuīdòng)“科技变量”催生出更多“经济增量(zēngliàng)”。 近年来,济源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深入(shēnrù)实施“332”千百亿产业(chǎnyè)集群培育工程,重点培育有色金属新材料、钢铁(gāngtiě)深加工及装备(zhuāngbèi)制造(zhìzào)、现代化工等3个优势产业集群,着力打造电子信息、纳米材料、食品饮料等3个新兴产业集群,重点培育低空经济、氢能及储能、碳捕集、人工智能等特色产业,加快构建具有济源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目前,依托(yītuō)豫光(yùguāng)、金利、万洋等龙头企业(lóngtóuqǐyè),有色行业形成“矿石—产品—工业固废—循环(xúnhuán)再生—产品”的全生命周期闭环循环产业链条,年回收利用废旧铅酸蓄电池近100万吨,年产(niánchǎn)铅锭60余万吨,冶炼渣中提取(tíqǔ)各类贵金属2.5万吨以上。依托济源钢铁、中原特钢等企业,钢铁行业形成“铁矿石冶炼—钢产品深加工—废钢回收加工—铁矿石替代”循环经济产业链,年利用废钢铁65万吨左右,废钢利用量占粗钢产量达16%以上。依托中联(zhōnglián)水泥等企业,创新发展利用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等固废生产(shēngchǎn)绿色建材,年综合利用水渣(shuǐzhā)、粉煤灰、磷石膏等大宗固废250万吨以上。 据悉(jùxī),济源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铅锌冶炼基地和白银生产基地,全省(quánshěng)重要的能源、现代化工、装备制造基地,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shōurù)突破2200亿元,居全省第7位。 与此同时(yǔcǐtóngshí),济源(jìyuán)深入实施(shísh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先进制造业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不断(bùduàn)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统筹推进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píngtái)打造、创新人才引育、创新生态建设,持续(chíxù)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努力实现优势再造、换道领跑,推动“济源制造”向“济源智造”转变。目前,济源示范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和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居全省前列;高新技术(gāoxīnjìshù)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均实现了三年翻番。 传统产业转型(zhuǎnxíng)升级的同时,新兴产业也在加快(jiākuài)培育壮大。近年来,济源示范区以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以纳米材料产业园为载体(zàitǐ),集聚优质企业和创业团队,搭建一流产业创新平台,培育引进(yǐnjìn)高层次创新人才,着力推动(tuīdòng)纳米材料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纳米材料中试基地”成为河南省首批8家(ji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纳米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河南省首批1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同时被列入全省“7+28+N”第一批专精特新细分领域产业链(chǎnyèliàn)名单。 目前,济源2家企业(qǐyè)进入中国企业500强,4家企业进入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3家企业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拥有6家超百亿企业。2024年,济源示范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居全省第5位;全社会研究(yánjiū)与试验(shìyàn)发展经费投入同比增长63.4%,占(zhàn)GDP的(de)比重为3.44%,居全省第2位。(葛慧君 侯琪琳)
河南济源:科技创新赋能 助力构建产业新高地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