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主要流域国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首次达到100%
福建主要流域国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首次达到100%
福建主要流域国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首次达到100%央广网兰州6月4日消息(xiāoxī)(记者李红军 通讯员毛(máo)娜娜)2021年,甘肃省庆阳市创新提出以种植业为(wèi)基础(jīchǔ)、养殖业为牵引、菌业(jūnyè)为纽带的“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并在庆阳全域着力推广。五年时间,以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定位目标的西峰区,“三元双向”发展成效如何?
记者日前走进西峰区看到,该区以绿色循环为主线,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推动特色产业全(quán)产业链、全循环链、全价值链发展,“三元双向”循环农业的模式创新在这里转化(zhuǎnhuà)为独特的竞争优势(yōushì),一个(yígè)百亿级全产业集群进入冲刺时刻。
初夏(chūxià)时节,万物生长。
走进西峰区肖金镇设施(shèshī)蔬菜基地的庆阳万润园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大棚里的青椒、黄瓜、西红柿(xīhóngshì)等蔬菜已大批量上市(shàngshì),工人们穿梭其中正忙着采摘。
“我们合作社成立于2020年,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吸纳周边农户承包大棚,种植各类(gèlèi)蔬菜、水果及花卉等283棚。”庆阳万润园种养(yǎng)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lǐshìzhǎng)米世杰介绍,为了示范推广有机肥绿色种植,合作社建了一个简易的尾菜处理中心,养蚯蚓吃尾菜(chīwěicài),蚯蚓排泄物作为肥料还田,确保产出(chǎnchū)的果蔬绿色健康。
西峰区(xīfēngqū)肖金蔬菜基地(央广网发 毛娜娜 摄)
记者(jìzhě)了解到,肖金镇设施蔬菜基地是(shì)西峰区目前最大的设施蔬菜基地,这里每年消耗的农家粪肥超3600吨。
目前(mùqián),西峰区已建成肖金设施(shèshī)基地、“三川”、彭原鄢旗坳(yānqíào)等设施蔬菜示范点5个,彭原镇(zhèn)鄢旗坳村、后官寨镇孔塬村、肖金镇左咀村等露地蔬菜基地14个,形成了“一园两川多点”的蔬菜产业布局,瓜菜种植面积10万亩左右,产值达到1.7亿元。
西峰区(xīfēngqū)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心主任王宝军说,万润园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三元双向”循环(xúnhuán)农业中的探索,对于蔬菜产业来说,不仅以使用有机肥为主,还找到了尾菜处理的办法(bànfǎ),也支撑基地(jīdì)种植形成了向内的小循环。
像这样的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同样也走进了果园(guǒyuán)。
作为庆阳苹果产业化发展的探路者,庆阳居立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打造(dǎzào)一个集(yígèjí)无病毒矮化自根砧苹果苗木繁育、标准化示范园建设、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chǔlǐ)、冷链仓储运输、果树健康体检、苹果精深加工、地域(dìyù)品牌构建、技术服务等(děng)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苹果全产业链农业综合体。
“经过(jīngguò)8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已经在砧木及品种、繁育、生产及经营(jīngyíng)模式和品牌打造方面形成了具有居立特色(tèsè)的‘5核1芯’资源。”该公司销售经理张曦文介绍,目前公司已建成高标准(gāobiāozhǔn)矮化密植果园1200亩,生产的瑞雪、蜜露、霜蜜、高原富士等5款30多个系列产品,销售已经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shēnzhèn)等20多个城市。
西峰区居立(jūlì)现代化苹果标准化示范(shìfàn)基地(央广网发 毛娜娜 摄)
近年来,西峰区大力推行集育苗、栽培、分拣、储藏、加工、销售、培训于一体的苹果标准化生产体系,全区现在已有4个苹果专业(zhuānyè)(zhuānyè)乡镇、66个专业合作社、110户百亩(bǎimǔ)以上经营大户,总计(zǒngjì)苹果种植面积13.1万亩,苹果总产量(zǒngchǎnliàng)每年稳定在12万吨以上,总产值约8亿元。
“果蔬产业的大规模发展,为食用菌产业提供了生产原料。”王宝军说,每年冬春剪的苹果废枝杂木是菌棒的生产基料,废渣菌棒通过有机肥加工(jiāgōng)又可再次还田利用(lìyòng),实现(shíxiàn)种植业与菌业的循环发展。
智能养殖“链”动种养循环(xúnhuán)
在(zài)庆阳市“三元双向”循环农业(nóngyè)中,养殖业被赋予了牵引带动作用,养殖业产生的畜禽粪便既可通过堆肥(duīféi)发酵转化为种植业的有机肥料,也可作为菌业的原材料。
作为传统农业区,近年(nián)来,西峰区的生猪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全区先后建成(jiànchéng)了30处500头以上(yǐshàng)的生猪育肥基地,发展大小养殖户(yǎngzhíhù)2800多户,生猪饲养量达到了30万头以上。2024年,西峰区生猪存栏15万头,出栏15.1万头,全产业链产值20亿元。
规模化发展背后,离不开龙头企业(lóngtóuqǐyè)的引领带动。
“我们引进正大集团这个龙头(tóu)企业,搭建繁、育、宰、加、销一体化(yītǐhuà)生猪产业平台,带动全区(quánqū)发展畜牧龙头企业6家,建成种(zhǒng)猪繁育基地5处、500头以上生猪育肥基地30处,发展规模养殖户220户,建成生猪屠宰及食品加工厂3处,在城区布设正大优鲜旗舰店(qíjiàndiàn)1处、食品专卖店2处。”西峰区畜牧兽医站站长高继东说。
走进位于西峰区彭原镇的庆阳正大食品有限公司(yǒuxiàngōngsī)30万头生猪(shēngzhū)屠宰及食品加工厂可视化生猪屠宰车间,工人们坚守在各自岗位,与高速运转的机器默契配合,高效完成吊挂、燎毛、割头(gētóu)、开膛、清洗等工序。分割好的白条肉,进入冷库经过预冷、排酸处理(chǔlǐ)后,将销往各地(gèdì)市场。
庆阳正大食品有限公司(yǒuxiàngōngsī)屠宰车间(央广网发 毛娜娜 摄)
“我们(wǒmen)始终坚持把农户捆绑在产业(chǎnyè)链上,生猪(shēngzhū)产业按照正大‘三定(dìng)(dìng)’合作模式,按照‘六统一’标准组织生产,‘三定’模式养殖基地、场(户)存栏量达到全区存栏量的70%以上。”高继东解释说,所谓“三定六统一”生猪生产模式,就是龙头企业定仔猪(zǐzhū)饲料价格、定育肥猪回购标准、定育肥猪回购价格,统一良种仔猪、饲料供应、技术指导、疫病(yìbìng)防控、购买保险、回收屠宰,推动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生产,并带动种植业、养菌产业协同发展。
如今,势头正劲的生猪产业(chǎnyè)成了(le)“三元双向”循环农业中的重要一环,除了已投产的彭原镇1.2万头正大养殖场之外,芮岭2400头种猪繁育基地已达到(dádào)投产条件。养殖场的粪水成了辖区种植业(zhòngzhíyè)的重要底肥,实现了养殖业与种植业的循环发展。
“这段时间,正大集团的养殖场粪污综合处理项目和养殖户畜禽粪污暂存示范项目已全面开工(kāigōng)建设(jiànshè),将建成防渗膜暂存池9户、30立方米集成暂存罐69户。”高继东(gāojìdōng)说。
食用菌产业闭环(bìhuán)再造生态价值
食用菌产业(chǎnyè)是西峰区发展“三元双向”循环农业的重要纽带。
近年来(jìnniánlái),西峰区(xīfēngqū)在菌棒(jūnbàng)加工、基地建设、生产销售、废料利用等环节持续发力,引进培育引进龙头企业2家,建成菌棒加工厂2处、生产基地5处。
位于庆阳市西峰区(xīfēngqū)彭原镇鄢旗坳村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庆阳黑木耳菌种选育基地是西峰区按照(ànzhào)“三元(sānyuán)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模式重点打造的农业产业示范项目。项目一期总投资1.2亿元,主要建设育种(yùzhǒng)室、培养室、综合用房、附属用房及种植大棚。
据了解,基地研发出适宜于本地气候栽培的(de)黑木耳(hēimùěr)菌种,使用适应西部地区的大棚种植水循环节水种植模式,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液体(yètǐ)菌种发酵培养技术,使黑木耳菌种培养周期缩短5至(zhì)7天,菌种生产采用苹果树修剪枝条、麦麸、豆粉(dòufěn)等原材料,使种植业生产废弃料得到了合理利用。
“菌棒原材料主要是木屑(mùxiè),果园修剪的苹果废枝杂木粉碎后(hòu),可作为黑木耳菌棒生产基料,生产期(qī)结束后,废渣菌棒通过有机肥加工(jiāgōng)后可还田(tián)利用。”庆阳晶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gōngsī)总经理徐永久(xúyǒngjiǔ)说,今年全年计划加工1500万菌棒,公司自己收购苹果、核桃、杏树等枝条并加工成木屑。从前年开始,由肖金镇的木屑厂将枝条加工成木屑后直接送进基地,公司每年从西峰区、镇原县、宁县及周边地区收购果木枝条达2万吨左右。
当地村民正在采摘蘑菇(央广网发 西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gōngtú))
作为西峰区最大的香菇生产基地,后官寨镇司官寨村的食用菌(shíyòngjūn)基地自(zì)2022年建成投产之初,就借鉴山东、河南等地的食用菌产业(chǎnyè)成熟经验,通过群众入股的方式建成菌种(jūnzhǒng)研发中心、菌棒加工厂(jiāgōngchǎng)、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厂,为食用菌产业驱动“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打好了基础。
“今年,基地(dì)计划再建菌棒(jūnbàng)(jūnbàng)生产、烘干分拣、冷储保鲜、废旧菌棒处理生物颗粒车间各(gè)一处,推动食用菌产业全链条发展。”司官寨(guānzhài)村党总支书记高虎介绍,这(zhè)段时间,村里的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建成后,基地将实现食用菌优良菌种自主研发、菌棒生产自给、产品供不应求、废旧菌棒变废为宝的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循环链良性发展。
“黑木耳菌棒厂对(duì)全区13.1万亩苹果约0.6万吨冬春剪废枝杂木进行废枝利用,作为菌棒原料,实现种植业与菌业(yǔjūnyè)闭环发展;同时(tóngshí),1.2万头正大(zhèngdà)养殖的粪水也可为种植业生产提供底肥,实现养殖业(yǎngzhíyè)与种植业的循环(xúnhuán)发展;将冬春剪苹果废枝杂木作为黑木耳菌棒生产基料,对废渣菌棒通过有机肥加工进行还田利用,实现种植业与菌业循环发展。”王宝军表示,预计西峰区今年秸秆(jiēgǎn)综合利用率达到86%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处理利用率达到80.8%。
更多精彩资讯(zīxùn)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huānyíng)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bàoliào)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suǒyǒu),未经(wèijīng)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央广网兰州6月4日消息(xiāoxī)(记者李红军 通讯员毛(máo)娜娜)2021年,甘肃省庆阳市创新提出以种植业为(wèi)基础(jīchǔ)、养殖业为牵引、菌业(jūnyè)为纽带的“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并在庆阳全域着力推广。五年时间,以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定位目标的西峰区,“三元双向”发展成效如何?
记者日前走进西峰区看到,该区以绿色循环为主线,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推动特色产业全(quán)产业链、全循环链、全价值链发展,“三元双向”循环农业的模式创新在这里转化(zhuǎnhuà)为独特的竞争优势(yōushì),一个(yígè)百亿级全产业集群进入冲刺时刻。
初夏(chūxià)时节,万物生长。
走进西峰区肖金镇设施(shèshī)蔬菜基地的庆阳万润园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大棚里的青椒、黄瓜、西红柿(xīhóngshì)等蔬菜已大批量上市(shàngshì),工人们穿梭其中正忙着采摘。
“我们合作社成立于2020年,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吸纳周边农户承包大棚,种植各类(gèlèi)蔬菜、水果及花卉等283棚。”庆阳万润园种养(yǎng)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lǐshìzhǎng)米世杰介绍,为了示范推广有机肥绿色种植,合作社建了一个简易的尾菜处理中心,养蚯蚓吃尾菜(chīwěicài),蚯蚓排泄物作为肥料还田,确保产出(chǎnchū)的果蔬绿色健康。
西峰区(xīfēngqū)肖金蔬菜基地(央广网发 毛娜娜 摄)
记者(jìzhě)了解到,肖金镇设施蔬菜基地是(shì)西峰区目前最大的设施蔬菜基地,这里每年消耗的农家粪肥超3600吨。
目前(mùqián),西峰区已建成肖金设施(shèshī)基地、“三川”、彭原鄢旗坳(yānqíào)等设施蔬菜示范点5个,彭原镇(zhèn)鄢旗坳村、后官寨镇孔塬村、肖金镇左咀村等露地蔬菜基地14个,形成了“一园两川多点”的蔬菜产业布局,瓜菜种植面积10万亩左右,产值达到1.7亿元。
西峰区(xīfēngqū)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心主任王宝军说,万润园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三元双向”循环(xúnhuán)农业中的探索,对于蔬菜产业来说,不仅以使用有机肥为主,还找到了尾菜处理的办法(bànfǎ),也支撑基地(jīdì)种植形成了向内的小循环。
像这样的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同样也走进了果园(guǒyuán)。
作为庆阳苹果产业化发展的探路者,庆阳居立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打造(dǎzào)一个集(yígèjí)无病毒矮化自根砧苹果苗木繁育、标准化示范园建设、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chǔlǐ)、冷链仓储运输、果树健康体检、苹果精深加工、地域(dìyù)品牌构建、技术服务等(děng)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苹果全产业链农业综合体。
“经过(jīngguò)8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已经在砧木及品种、繁育、生产及经营(jīngyíng)模式和品牌打造方面形成了具有居立特色(tèsè)的‘5核1芯’资源。”该公司销售经理张曦文介绍,目前公司已建成高标准(gāobiāozhǔn)矮化密植果园1200亩,生产的瑞雪、蜜露、霜蜜、高原富士等5款30多个系列产品,销售已经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shēnzhèn)等20多个城市。
西峰区居立(jūlì)现代化苹果标准化示范(shìfàn)基地(央广网发 毛娜娜 摄)
近年来,西峰区大力推行集育苗、栽培、分拣、储藏、加工、销售、培训于一体的苹果标准化生产体系,全区现在已有4个苹果专业(zhuānyè)(zhuānyè)乡镇、66个专业合作社、110户百亩(bǎimǔ)以上经营大户,总计(zǒngjì)苹果种植面积13.1万亩,苹果总产量(zǒngchǎnliàng)每年稳定在12万吨以上,总产值约8亿元。
“果蔬产业的大规模发展,为食用菌产业提供了生产原料。”王宝军说,每年冬春剪的苹果废枝杂木是菌棒的生产基料,废渣菌棒通过有机肥加工(jiāgōng)又可再次还田利用(lìyòng),实现(shíxiàn)种植业与菌业的循环发展。
智能养殖“链”动种养循环(xúnhuán)
在(zài)庆阳市“三元双向”循环农业(nóngyè)中,养殖业被赋予了牵引带动作用,养殖业产生的畜禽粪便既可通过堆肥(duīféi)发酵转化为种植业的有机肥料,也可作为菌业的原材料。
作为传统农业区,近年(nián)来,西峰区的生猪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全区先后建成(jiànchéng)了30处500头以上(yǐshàng)的生猪育肥基地,发展大小养殖户(yǎngzhíhù)2800多户,生猪饲养量达到了30万头以上。2024年,西峰区生猪存栏15万头,出栏15.1万头,全产业链产值20亿元。
规模化发展背后,离不开龙头企业(lóngtóuqǐyè)的引领带动。
“我们引进正大集团这个龙头(tóu)企业,搭建繁、育、宰、加、销一体化(yītǐhuà)生猪产业平台,带动全区(quánqū)发展畜牧龙头企业6家,建成种(zhǒng)猪繁育基地5处、500头以上生猪育肥基地30处,发展规模养殖户220户,建成生猪屠宰及食品加工厂3处,在城区布设正大优鲜旗舰店(qíjiàndiàn)1处、食品专卖店2处。”西峰区畜牧兽医站站长高继东说。
走进位于西峰区彭原镇的庆阳正大食品有限公司(yǒuxiàngōngsī)30万头生猪(shēngzhū)屠宰及食品加工厂可视化生猪屠宰车间,工人们坚守在各自岗位,与高速运转的机器默契配合,高效完成吊挂、燎毛、割头(gētóu)、开膛、清洗等工序。分割好的白条肉,进入冷库经过预冷、排酸处理(chǔlǐ)后,将销往各地(gèdì)市场。
庆阳正大食品有限公司(yǒuxiàngōngsī)屠宰车间(央广网发 毛娜娜 摄)
“我们(wǒmen)始终坚持把农户捆绑在产业(chǎnyè)链上,生猪(shēngzhū)产业按照正大‘三定(dìng)(dìng)’合作模式,按照‘六统一’标准组织生产,‘三定’模式养殖基地、场(户)存栏量达到全区存栏量的70%以上。”高继东解释说,所谓“三定六统一”生猪生产模式,就是龙头企业定仔猪(zǐzhū)饲料价格、定育肥猪回购标准、定育肥猪回购价格,统一良种仔猪、饲料供应、技术指导、疫病(yìbìng)防控、购买保险、回收屠宰,推动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生产,并带动种植业、养菌产业协同发展。
如今,势头正劲的生猪产业(chǎnyè)成了(le)“三元双向”循环农业中的重要一环,除了已投产的彭原镇1.2万头正大养殖场之外,芮岭2400头种猪繁育基地已达到(dádào)投产条件。养殖场的粪水成了辖区种植业(zhòngzhíyè)的重要底肥,实现了养殖业与种植业的循环发展。
“这段时间,正大集团的养殖场粪污综合处理项目和养殖户畜禽粪污暂存示范项目已全面开工(kāigōng)建设(jiànshè),将建成防渗膜暂存池9户、30立方米集成暂存罐69户。”高继东(gāojìdōng)说。
食用菌产业闭环(bìhuán)再造生态价值
食用菌产业(chǎnyè)是西峰区发展“三元双向”循环农业的重要纽带。
近年来(jìnniánlái),西峰区(xīfēngqū)在菌棒(jūnbàng)加工、基地建设、生产销售、废料利用等环节持续发力,引进培育引进龙头企业2家,建成菌棒加工厂2处、生产基地5处。
位于庆阳市西峰区(xīfēngqū)彭原镇鄢旗坳村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庆阳黑木耳菌种选育基地是西峰区按照(ànzhào)“三元(sānyuán)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模式重点打造的农业产业示范项目。项目一期总投资1.2亿元,主要建设育种(yùzhǒng)室、培养室、综合用房、附属用房及种植大棚。
据了解,基地研发出适宜于本地气候栽培的(de)黑木耳(hēimùěr)菌种,使用适应西部地区的大棚种植水循环节水种植模式,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液体(yètǐ)菌种发酵培养技术,使黑木耳菌种培养周期缩短5至(zhì)7天,菌种生产采用苹果树修剪枝条、麦麸、豆粉(dòufěn)等原材料,使种植业生产废弃料得到了合理利用。
“菌棒原材料主要是木屑(mùxiè),果园修剪的苹果废枝杂木粉碎后(hòu),可作为黑木耳菌棒生产基料,生产期(qī)结束后,废渣菌棒通过有机肥加工(jiāgōng)后可还田(tián)利用。”庆阳晶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gōngsī)总经理徐永久(xúyǒngjiǔ)说,今年全年计划加工1500万菌棒,公司自己收购苹果、核桃、杏树等枝条并加工成木屑。从前年开始,由肖金镇的木屑厂将枝条加工成木屑后直接送进基地,公司每年从西峰区、镇原县、宁县及周边地区收购果木枝条达2万吨左右。
当地村民正在采摘蘑菇(央广网发 西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gōngtú))
作为西峰区最大的香菇生产基地,后官寨镇司官寨村的食用菌(shíyòngjūn)基地自(zì)2022年建成投产之初,就借鉴山东、河南等地的食用菌产业(chǎnyè)成熟经验,通过群众入股的方式建成菌种(jūnzhǒng)研发中心、菌棒加工厂(jiāgōngchǎng)、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厂,为食用菌产业驱动“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打好了基础。
“今年,基地(dì)计划再建菌棒(jūnbàng)(jūnbàng)生产、烘干分拣、冷储保鲜、废旧菌棒处理生物颗粒车间各(gè)一处,推动食用菌产业全链条发展。”司官寨(guānzhài)村党总支书记高虎介绍,这(zhè)段时间,村里的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建成后,基地将实现食用菌优良菌种自主研发、菌棒生产自给、产品供不应求、废旧菌棒变废为宝的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循环链良性发展。
“黑木耳菌棒厂对(duì)全区13.1万亩苹果约0.6万吨冬春剪废枝杂木进行废枝利用,作为菌棒原料,实现种植业与菌业(yǔjūnyè)闭环发展;同时(tóngshí),1.2万头正大(zhèngdà)养殖的粪水也可为种植业生产提供底肥,实现养殖业(yǎngzhíyè)与种植业的循环(xúnhuán)发展;将冬春剪苹果废枝杂木作为黑木耳菌棒生产基料,对废渣菌棒通过有机肥加工进行还田利用,实现种植业与菌业循环发展。”王宝军表示,预计西峰区今年秸秆(jiēgǎn)综合利用率达到86%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处理利用率达到80.8%。
更多精彩资讯(zīxùn)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huānyíng)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bàoliào)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suǒyǒu),未经(wèijīng)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