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兰州“九小场所”:小空间里的民生温度与文明之光
探访兰州“九小场所”:小空间里的民生温度与文明之光
探访兰州“九小场所”:小空间里的民生温度与文明之光探访兰州“九小场所”:小空间里的民生(mínshēng)温度与文明之光
诊所(zhěnsuǒ)内医生正在为患者测量血压
“九小场所(chǎngsuǒ)”是指小学校或幼儿园、小医院、小商店、小餐饮(cānyǐn)场所、小旅馆、小歌舞娱乐场所、小网吧、小美容洗浴场所、小生产加工企业的总称。小餐馆(cānguǎn)、小诊所、理发店、小超市、茶屋等(děng)都属于“九小场所”。这些场所的环境卫生怎么样(zěnmeyàng)?证照是否齐全等,在充满烟火(yānhuǒ)气(qì)的城市里,“九小场所”星罗棋布,也是人们关注(guānzhù)的焦点。这些场所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渗透在各个角落,为市民的生活提供着便利,是城市烟火气的生动体现,也是城市活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属地化的管理,“九小场所”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fāntiānfùdì)变化,处处彰显文明之花。连日来,记者(jìzhě)探访发现,这些场所证照齐全,消防设施和环境卫生良好,经营(jīngyíng)秩序井然,呈现出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
小餐馆:烟火升腾中的安全坚守(jiānshǒu)
5月22日,记者走进安宁金牛(jīnniú)街一家川味小饭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面上“粒米(lìmǐ)皆汗水(hànshuǐ),寸草报春晖”的书法标语。收银台后的展示架上,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健康证整齐排列,最下方还多了一张“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等级公示(gōngshì)牌”,醒目的“等级”标识在灯光(dēngguāng)下泛着光泽。后厨区用玻璃(bōlí)幕墙与就餐(jiùcān)区隔开,记者透过玻璃看到,不锈钢灶台上无一滴油渍,蓝白相间的砧板(zhēnbǎn)按“生熟”“肉蔬”严格分区。最内侧的燃气灶台旁,银色的燃气泄漏报警器(bàojǐngqì)如哨兵般伫立,下方的灭火器箱里,具干粉灭火器整齐排列,压力指针(zhǐzhēn)全部指向绿色区域。“您看这电线,都(dōu)是上个月刚穿的金属管。”老板王师傅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掀开操作台下方的挡板,只见原本杂乱的电线已被统一收纳进镀锌钢管(gāngguǎn),并用卡扣固定得整整齐齐。“社区的网格员每周都来(lái)检查,上次还带了消防专家来教我们用灭火器呢!”他边说边熟练地演示起 “提拔握压”四字诀,动作行云流水。
午餐时分,小店迎来了第一批客人——3位年轻顾客。王师傅的妻子从冰柜里取出鲜肉,在电子秤上称重后(hòu),主动将小票递给一位女(nǚ)顾客:“姑娘,扫码就能查食材(shícái)溯源信息,放心吃哈!”记者扫码后看到,页面上清晰显示(xiǎnshì)着肉类的检疫合格证明、蔬菜的农药残留检测报告,甚至连(lián)食用油的生产批次都可追溯。
“我们现在每周都(dōu)要参加市场监管局的(de)线上培训。”王师傅翻开手机(shǒujī)里的学习记录,记者看到(kàndào)他最近一次的培训内容是“反食品浪费与(yǔ)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在他的收银台旁,还摆放着一台“公筷公勺自取机”,透明抽屉里整齐码放着印有“文明用餐”字样的餐具。大厅“明厨亮灶”显示屏一目了然。
小诊所:街巷深处的(de)健康驿站
“刘医生,我家孙子又吃凉的闹肚子了!”早上8时,西固区玉门(yùmén)街“利民诊所”的卷帘门刚升起,祁奶奶就带(dài)着孙子匆匆赶来。65岁的刘建军医生戴着老花镜,一边用听诊器检查孩子(háizi)的腹部,一边轻声安慰:“先别急,就是(shì)贪凉导致的肠胃痉挛,吃点蒙脱石散,再用暖水袋敷敷就好。”诊所不大,却收拾得一尘不染。候诊区的墙上,“妙手仁心”“杏林春暖(xìnglínchūnnuǎn)”等锦旗簇拥着一面“最美家庭医生”奖牌。输液室里,淡蓝色的窗帘半掩着窗户,每张座椅旁(páng)都配备了呼叫铃(líng)和充电插座。“我们这儿好多都是老病号,有的腿脚不便(bùbiàn),所以尽量把服务做得细一点。”刘医生说,他每周都会上门为3位行动不便的老人换药。记者(jìzhě)注意到,《医疗机构职业(zhíyè)许可证》悬挂在墙体的明显(míngxiǎn)处,一目了然。
在西固区福利路街道的“仁济中医(zhōngyī)诊所”,记者见到了正在接受针灸治疗的张阿姨(āyí)。“我(wǒ)这腰疼在大医院排了半个月队,来这儿当天就看上了。”她指着墙上的《中医适宜技术项目公示表》告诉记者,这里的针灸、推拿等项目不仅价格比(jiàgébǐ)医院低30%,还能刷医保卡。诊所负责人李静(lǐjìng)医生介绍,现在小诊所已纳入分级诊疗体系,通过(tōngguò)远程医疗平台可直接对接三甲医院。“上周有位患者血糖突然升高(shēnggāo),我们通过视频会诊,半小时(bànxiǎoshí)内就确定了转诊方案。”其中60%是慢性病随访患者,真正实现了“小病在社区,大病有通道”的目标。
小旅馆:流动(liúdòng)人群的温馨港湾
晚上(shàng)7时,七里河区一家(yījiā)小旅馆前台热闹起来,西安的(de)游客陈先生拖着行李箱进来,工作人员邝女士微笑着递(dì)上热毛巾:“您好,请先扫码进行健康申报,然后人脸识别登记入住。”不到3分钟,陈先生就拿到了房卡,上面还印着“兰州必吃(bìchī)美食地图”和(hé)“景点直通车时刻表”。客房内,智能语音助手“小陇”正在播报天气:“今晚多云,气温 15-22℃,建议您携带薄外套。”陈先生好奇地尝试了语音控制灯光(dēngguāng)、空调、窗帘,笑着说:“没想到小旅馆也能这么智能,比我住过的好多连锁酒店还方便。”在旅馆五楼的安全通道口,记者看到墙上张贴着“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宣传画,旁边的灭火器箱里,新更换(gēnghuàn)的灭火器整齐排放(páifàng)。顺着楼梯往下走,每层都有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zhǐshì)标志(biāozhì),地面上还用荧光涂料标出了逃生路线。
域单独划分出来,安装了防爆灯和自动灭火装置。“上个月刚参加了派出所组织的反恐演练,现在前台还配备(pèibèi)了防刺背心和钢叉。”她说,这些(zhèxiē)措施让旅客住得更(gèng)安心。
随着西北游的升温,兰州(lánzhōu)的小旅馆也在悄然转型。在美团(měituán)平台上搜索(sōusuǒ)“兰州特色民宿”,会跳出“黄河主题房”“牛肉面文化房”等特色选项。位于张掖路的“陇上驿”民宿,每个(měigè)房间都装饰着羊皮筏子、马勺脸谱等非遗(yí)元素,还为住客提供(tígōng)免费的汉服体验。“我们联合文旅部门推出了‘旅馆+非遗’套餐,住客可以预约参观附近的剪纸工坊、泥塑体验馆。”
小超市:街角(jiējiǎo)巷尾的生活枢纽
上午9点,城关区九州一家小超市理货员李大姐正在摆放蔬菜。她熟练地将刚到货的西红柿按大小分级,把“一级果(guǒ)(guǒ)”摆放在显眼位置,“二级果”则放进旁边的“实惠装(zhuāng)”专区。“这样既能满足(mǎnzú)不同需求,又能减少浪费。”她指着电子价签说,临期商品区的价格每天自动下调,最低可至3折。在超市的角落,有(yǒu)一个“便民服务角”,里面(lǐmiàn)整齐摆放着急救箱(jíjiùxiāng)、雨伞租借架、快递暂存柜。“我们还提供免费充电、代收快递、代寄信件等服务,周边(zhōubiān)居民都把这儿当成‘第二个居委会’。”老板赵先生说,每月光代收快递就有500多件。
在食品货架前,记者看到每个商品标签上都多了(le)(le)一个二维码。赵先生演示着扫码:“您看,这个是(shì)‘食品安全追溯码’,能查到生产商、运输商、检验员的信息。”他打开后台管理系统,只见所有商品的进货票据(piàojù)都以图片形式(xíngshì)存档,“现在市场监管局随时能线上抽查,我们可不敢马虎。”为了减少包装浪费,超市设置了“零包装食品区”,大米、面粉、豆类等(děng)都装在透明罐子里,顾客可以自带容器购买。“每周六是‘环保(huánbǎo)日(rì)’,用环保袋购物能享受9.5折优惠。”赵先生说,这项措施实施一年来,塑料袋使用量减少了60%。
“赵老板(lǎobǎn),这个月的公益活动咱们怎么搞?”社区网格(wǎnggé)员陈女士(chénnǚshì)走进超市,和赵先生(zhàoxiānshēng)商量起来。原来,超市每月(měiyuè)都会联合社区开展“爱心义卖”,所得款项用于资助社区孤寡老人。在超市的公告栏上,贴着一张“民情联络表”,上面记录(jìlù)着居民的各类需求:“3单元王奶奶需要每周代买降压药”“5单元李师傅想找修自行车的摊位”……赵先生说:“我们(wǒmen)每天接触居民最多,能帮着解决些小事,心里挺有成就感的。”
“九小场所”:小环境 大民生(mínshēng)
暮色四合,兰州的(de)街头(jiētóu)华灯初上。金牛街的小餐馆里,顾客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美食;玉门街的诊所里,刘(liú)医生还在为最后(zuìhòu)一位患者贴敷膏药;西客站的旅馆里,邝女士正为游客规划次日的行程;街角的小超市里,赵先生忙(máng)着给居民打包(dǎbāo)代买的商品……这些不足百平米的空间,承载着城市的烟火气,也检验着治理的精细度。从“被动监管”到“主动治理”,从“单一管控”到“多元共治”,兰州的“九小场所”正在实现从“生存型”到“品质(pǐnzhì)型”的跃迁。它们是民生的温度计,也是文明(wénmíng)的试金石,在城市发展的宏大(hóngdà)叙事中,书写着属于每个普通人的温暖篇章。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建荣(sūnjiànróng) 见习记者 赵玉芳 文/图
探访兰州“九小场所”:小空间里的民生(mínshēng)温度与文明之光
诊所(zhěnsuǒ)内医生正在为患者测量血压
“九小场所(chǎngsuǒ)”是指小学校或幼儿园、小医院、小商店、小餐饮(cānyǐn)场所、小旅馆、小歌舞娱乐场所、小网吧、小美容洗浴场所、小生产加工企业的总称。小餐馆(cānguǎn)、小诊所、理发店、小超市、茶屋等(děng)都属于“九小场所”。这些场所的环境卫生怎么样(zěnmeyàng)?证照是否齐全等,在充满烟火(yānhuǒ)气(qì)的城市里,“九小场所”星罗棋布,也是人们关注(guānzhù)的焦点。这些场所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渗透在各个角落,为市民的生活提供着便利,是城市烟火气的生动体现,也是城市活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属地化的管理,“九小场所”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fāntiānfùdì)变化,处处彰显文明之花。连日来,记者(jìzhě)探访发现,这些场所证照齐全,消防设施和环境卫生良好,经营(jīngyíng)秩序井然,呈现出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
小餐馆:烟火升腾中的安全坚守(jiānshǒu)
5月22日,记者走进安宁金牛(jīnniú)街一家川味小饭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面上“粒米(lìmǐ)皆汗水(hànshuǐ),寸草报春晖”的书法标语。收银台后的展示架上,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健康证整齐排列,最下方还多了一张“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等级公示(gōngshì)牌”,醒目的“等级”标识在灯光(dēngguāng)下泛着光泽。后厨区用玻璃(bōlí)幕墙与就餐(jiùcān)区隔开,记者透过玻璃看到,不锈钢灶台上无一滴油渍,蓝白相间的砧板(zhēnbǎn)按“生熟”“肉蔬”严格分区。最内侧的燃气灶台旁,银色的燃气泄漏报警器(bàojǐngqì)如哨兵般伫立,下方的灭火器箱里,具干粉灭火器整齐排列,压力指针(zhǐzhēn)全部指向绿色区域。“您看这电线,都(dōu)是上个月刚穿的金属管。”老板王师傅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掀开操作台下方的挡板,只见原本杂乱的电线已被统一收纳进镀锌钢管(gāngguǎn),并用卡扣固定得整整齐齐。“社区的网格员每周都来(lái)检查,上次还带了消防专家来教我们用灭火器呢!”他边说边熟练地演示起 “提拔握压”四字诀,动作行云流水。
午餐时分,小店迎来了第一批客人——3位年轻顾客。王师傅的妻子从冰柜里取出鲜肉,在电子秤上称重后(hòu),主动将小票递给一位女(nǚ)顾客:“姑娘,扫码就能查食材(shícái)溯源信息,放心吃哈!”记者扫码后看到,页面上清晰显示(xiǎnshì)着肉类的检疫合格证明、蔬菜的农药残留检测报告,甚至连(lián)食用油的生产批次都可追溯。
“我们现在每周都(dōu)要参加市场监管局的(de)线上培训。”王师傅翻开手机(shǒujī)里的学习记录,记者看到(kàndào)他最近一次的培训内容是“反食品浪费与(yǔ)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在他的收银台旁,还摆放着一台“公筷公勺自取机”,透明抽屉里整齐码放着印有“文明用餐”字样的餐具。大厅“明厨亮灶”显示屏一目了然。
小诊所:街巷深处的(de)健康驿站
“刘医生,我家孙子又吃凉的闹肚子了!”早上8时,西固区玉门(yùmén)街“利民诊所”的卷帘门刚升起,祁奶奶就带(dài)着孙子匆匆赶来。65岁的刘建军医生戴着老花镜,一边用听诊器检查孩子(háizi)的腹部,一边轻声安慰:“先别急,就是(shì)贪凉导致的肠胃痉挛,吃点蒙脱石散,再用暖水袋敷敷就好。”诊所不大,却收拾得一尘不染。候诊区的墙上,“妙手仁心”“杏林春暖(xìnglínchūnnuǎn)”等锦旗簇拥着一面“最美家庭医生”奖牌。输液室里,淡蓝色的窗帘半掩着窗户,每张座椅旁(páng)都配备了呼叫铃(líng)和充电插座。“我们这儿好多都是老病号,有的腿脚不便(bùbiàn),所以尽量把服务做得细一点。”刘医生说,他每周都会上门为3位行动不便的老人换药。记者(jìzhě)注意到,《医疗机构职业(zhíyè)许可证》悬挂在墙体的明显(míngxiǎn)处,一目了然。
在西固区福利路街道的“仁济中医(zhōngyī)诊所”,记者见到了正在接受针灸治疗的张阿姨(āyí)。“我(wǒ)这腰疼在大医院排了半个月队,来这儿当天就看上了。”她指着墙上的《中医适宜技术项目公示表》告诉记者,这里的针灸、推拿等项目不仅价格比(jiàgébǐ)医院低30%,还能刷医保卡。诊所负责人李静(lǐjìng)医生介绍,现在小诊所已纳入分级诊疗体系,通过(tōngguò)远程医疗平台可直接对接三甲医院。“上周有位患者血糖突然升高(shēnggāo),我们通过视频会诊,半小时(bànxiǎoshí)内就确定了转诊方案。”其中60%是慢性病随访患者,真正实现了“小病在社区,大病有通道”的目标。
小旅馆:流动(liúdòng)人群的温馨港湾
晚上(shàng)7时,七里河区一家(yījiā)小旅馆前台热闹起来,西安的(de)游客陈先生拖着行李箱进来,工作人员邝女士微笑着递(dì)上热毛巾:“您好,请先扫码进行健康申报,然后人脸识别登记入住。”不到3分钟,陈先生就拿到了房卡,上面还印着“兰州必吃(bìchī)美食地图”和(hé)“景点直通车时刻表”。客房内,智能语音助手“小陇”正在播报天气:“今晚多云,气温 15-22℃,建议您携带薄外套。”陈先生好奇地尝试了语音控制灯光(dēngguāng)、空调、窗帘,笑着说:“没想到小旅馆也能这么智能,比我住过的好多连锁酒店还方便。”在旅馆五楼的安全通道口,记者看到墙上张贴着“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宣传画,旁边的灭火器箱里,新更换(gēnghuàn)的灭火器整齐排放(páifàng)。顺着楼梯往下走,每层都有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zhǐshì)标志(biāozhì),地面上还用荧光涂料标出了逃生路线。
域单独划分出来,安装了防爆灯和自动灭火装置。“上个月刚参加了派出所组织的反恐演练,现在前台还配备(pèibèi)了防刺背心和钢叉。”她说,这些(zhèxiē)措施让旅客住得更(gèng)安心。
随着西北游的升温,兰州(lánzhōu)的小旅馆也在悄然转型。在美团(měituán)平台上搜索(sōusuǒ)“兰州特色民宿”,会跳出“黄河主题房”“牛肉面文化房”等特色选项。位于张掖路的“陇上驿”民宿,每个(měigè)房间都装饰着羊皮筏子、马勺脸谱等非遗(yí)元素,还为住客提供(tígōng)免费的汉服体验。“我们联合文旅部门推出了‘旅馆+非遗’套餐,住客可以预约参观附近的剪纸工坊、泥塑体验馆。”
小超市:街角(jiējiǎo)巷尾的生活枢纽
上午9点,城关区九州一家小超市理货员李大姐正在摆放蔬菜。她熟练地将刚到货的西红柿按大小分级,把“一级果(guǒ)(guǒ)”摆放在显眼位置,“二级果”则放进旁边的“实惠装(zhuāng)”专区。“这样既能满足(mǎnzú)不同需求,又能减少浪费。”她指着电子价签说,临期商品区的价格每天自动下调,最低可至3折。在超市的角落,有(yǒu)一个“便民服务角”,里面(lǐmiàn)整齐摆放着急救箱(jíjiùxiāng)、雨伞租借架、快递暂存柜。“我们还提供免费充电、代收快递、代寄信件等服务,周边(zhōubiān)居民都把这儿当成‘第二个居委会’。”老板赵先生说,每月光代收快递就有500多件。
在食品货架前,记者看到每个商品标签上都多了(le)(le)一个二维码。赵先生演示着扫码:“您看,这个是(shì)‘食品安全追溯码’,能查到生产商、运输商、检验员的信息。”他打开后台管理系统,只见所有商品的进货票据(piàojù)都以图片形式(xíngshì)存档,“现在市场监管局随时能线上抽查,我们可不敢马虎。”为了减少包装浪费,超市设置了“零包装食品区”,大米、面粉、豆类等(děng)都装在透明罐子里,顾客可以自带容器购买。“每周六是‘环保(huánbǎo)日(rì)’,用环保袋购物能享受9.5折优惠。”赵先生说,这项措施实施一年来,塑料袋使用量减少了60%。
“赵老板(lǎobǎn),这个月的公益活动咱们怎么搞?”社区网格(wǎnggé)员陈女士(chénnǚshì)走进超市,和赵先生(zhàoxiānshēng)商量起来。原来,超市每月(měiyuè)都会联合社区开展“爱心义卖”,所得款项用于资助社区孤寡老人。在超市的公告栏上,贴着一张“民情联络表”,上面记录(jìlù)着居民的各类需求:“3单元王奶奶需要每周代买降压药”“5单元李师傅想找修自行车的摊位”……赵先生说:“我们(wǒmen)每天接触居民最多,能帮着解决些小事,心里挺有成就感的。”
“九小场所”:小环境 大民生(mínshēng)
暮色四合,兰州的(de)街头(jiētóu)华灯初上。金牛街的小餐馆里,顾客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美食;玉门街的诊所里,刘(liú)医生还在为最后(zuìhòu)一位患者贴敷膏药;西客站的旅馆里,邝女士正为游客规划次日的行程;街角的小超市里,赵先生忙(máng)着给居民打包(dǎbāo)代买的商品……这些不足百平米的空间,承载着城市的烟火气,也检验着治理的精细度。从“被动监管”到“主动治理”,从“单一管控”到“多元共治”,兰州的“九小场所”正在实现从“生存型”到“品质(pǐnzhì)型”的跃迁。它们是民生的温度计,也是文明(wénmíng)的试金石,在城市发展的宏大(hóngdà)叙事中,书写着属于每个普通人的温暖篇章。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建荣(sūnjiànróng) 见习记者 赵玉芳 文/图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